由陈毓川院士、王登红研究员任总主编的《中国矿产地质志》是由自然资源部部署,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全国600多家单位近4500余人共同参与研编的一套立典式志书,其成果由书、图、库、普四大板块构成,内容涵盖全国总志、全国性矿种志书、省级志书、成矿区带志书和区域成矿规律重大科学问题专题研究五个层面,计划出版志书200余部,系列图件150余套。
何雪梅教授主编的《中国矿产地质志·宝玉石卷·普及本》为《中国矿产地质志》系列志书成果之一。近日,该卷志书由地质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本书主要针对我国有记载和目前市场流通的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产出的134个珠宝玉石品种,从历史文化、资源分布和地质特征、宝石基本特征、特色应用和市场概况等方面进行撰写,重点描述各个珠宝玉石品种的资源分布和地质特征(包括大地构造位置、矿床赋存地层、矿体特征等),并选取其中典型的、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宝玉石矿床进行详细阐述,同时对各个珠宝玉石品种的产状及产出的矿石特征(颜色、形态、大小、 共伴生关系、 品位等)进行了具体描述,为大众正确认知各种珠宝玉石并进一步潮源其矿床成因、形成机理及各种岩石矿物学性质奠定了基础。
本书的创新之处在于:①首次对我国珠宝玉石资源开展了全面调研,对我国产的玉石、印章石、砚石、单晶体宝石和有机宝石资源进行了全面的统计分析,国境内出理和归纳总结了全国范围内的珠宝玉石资源及其地质特征,覆盖面广,丰富了珠金玩梳领域的地质资料,解决了我国珠宝玉石资源基础地质资料长期匮乏、零散搁置自珠宝玉石并将相关内容以“中国珠宝玉石主要产地及宝石特征一览表”的形式附在书后的问题,便于读者随时查询;②首创以珠宝玉石形态和颜色作为标识绘制了我国出产的珠宝中,资源分布图,并以矿区实景图、矿产地质图或成矿模式图与对比表格相结合的方式石现自然地理环境、矿山开采以及宝玉石原材料特征等情况,直观明了,使读者可以公了解我国版图内珠宝玉石资源分布的概况和特征,全方面向大众普及我国珠宝玉石批房知识;③引经据典总结我国珠宝玉石品种的历史文化,并与当前的产量和市场概况相红合,使读者可以从时间轴的视角了解我国每一种珠宝玉石的发展状况;④综述各个宝工石材料的特色应用,阐述了其在工业、科技与首饰领域中的广泛应用,涵盖大量宝玉石原石及特色经典作品,体现传统与当代相融合的创新工艺,为宝玉石产业的开发利用指明了方向,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在中国宝玉石资源主要产区汇总表中,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宝玉石资源包括:海水珍珠、鸡血玉、大化玉(透闪石质玉)、陆川玉(蛇纹石玉)、贺州玉、金砂玉、大化彩玉、萤石、石榴石、水晶、碧玺、托帕石、红纹石。
鸡血玉是产自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的一种石英岩玉, 因其主要品种的外观与浙江昌化鸡血石相似而得名。鸡血玉矿床分布在元古宇板溪群地层之中,原生矿床分布于龙胜县的三门-大地-鸡爪一带,矿床赋存于浅变质海相火山岩系中,以细碧岩为主,若多呈薄层状、透镜状出现,或充填于细碧岩枕之间,之后石英岩经区域变质作用及热液交代作用形成部分红色的铁质石英岩,即鸡血玉的原生矿床,矿体呈块状、薄层状及条带状,呈东向西展布, 且狂体厚度沿该方向变薄直至尖灭;次生矿床主要分布于龙胜县的三门河、下花河和浔江河中上游的河床中,以及一些小支流的沟谷中(刘家远等,2015; 白芳芳等,2016)。
鸡血玉具有较高硬度和独特的颜色,且玉质温润细腻。鸡血玉的主要矿物成分为微粒石英和赤铁矿,含有少量白云石、绿泥石、黄铁矿等。赤铁矿不同的存在形式(如细尘状、鳞片状和浸染状)导致鸡血玉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在常见的红色鸡血玉(图5-13)中细尘状的赤铁矿起颜色的主导作用,并可见少量的鳞片赤铁矿晶体和不太明显的浸染状赤铁矿;偏黄色的桂林鸡血玉中颜色主要由浸染状赤铁矿引起;灰黑色鱗片状的赤铁矿或晶形较好的黑色磁铁矿晶体聚集成不规则的团块致使鸡血玉呈黑色;鸡血玉呈现现绿色是由绿泥石矿物所致。根据颜色种类及其分布状态,鸡血玉可分为5个主要颜色品种: “黑地红”、“白地红”、黄色、绿色和紫粉色。鸡血玉的透明度为不透明至微透明,呈油脂至玻璃光泽( 刘家远等,2015;谢姗姗,2017;金芯羽,2019)。
《中国矿产地质志·宝玉石卷·普及本》引经据典,将我国宝玉石的历史文化娓娓道来,但又紧密结合当前产量、市场概况与发展趋势,既回顾历史又传承未来,无疑将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发扬光大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中国矿产地质志·宝玉石卷·普及本》的研编与出版,堪称“国家修志,以资盛世;专家编著,权威论证;全面系统,堪称宝典;分类清晰,言简意赅;语言流畅,通俗易懂,图文并茂,易于普及,存史求实,服务未来”。该志书兼具专业性与科普性,无疑将为社会大众提供全面、权威的中国宝玉石矿产资源信息,在普及宝玉石矿产地质知识、提高国民科学文化素养的同时,提升人民群众珍惜自然资源的意识,增强保护自激发人民群众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