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39. 060
Y 88 DB45
广 西 壮 族 自 治 区 地 方 标 准
DB 45/T 1076-2014
鸡血玉 Chicken-Blood Jade |
2014-9-10发布 2014-10-1实施
广西壮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
DB45/T 1076-2014
目 次
前言........................................................................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特征..................................................................... 2
5 鉴定方法................................................................ .3
6 鉴定规则................................................................ .4
7 分级要求................................................................ .6
8 产品工艺要求..............................................................6
9 标志、包装、运输.......................................................... 6
附录A(规范性附录) 鸡血玉质地分级.........................................7
附录B(规范性附录) 鸡血玉颜色分级.........................................8
DB45/T 1076-2014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广西壮族自治区质量检验研究院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质量检验研究院、桂林鸡血玉博物馆、桂林鸡血玉协会、桂林市产品质量检验所、龙胜各族自治县人民政府、桂林龙胜红彩玉矿业有限公司、三江县颜如玉玉石加工厂、桂林龙脊鸡血玉研究院。
本标准起草人:苏彩和、陆东农、刘强、苏骏、刘红清、莫百春、秦连发、唐劲松、张士中、匡永红、谢姗姗、黎易、刘培杰、莫佳琳、滕永清、唐自红。
DB45/T 1076-2014
鸡血玉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鸡血玉制品的术语和定义、特征、鉴定方法、检验规则、分级要求、产品工艺要求、标志、包装、运输。
本标准适用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行政辖区内鸡血玉的加工、鉴定、交易、评估等领域。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4506.1~ GB/T 14506.30 硅酸盐岩石化学分析方法
GB/T 16552 珠宝玉石 名称
GB/T 16553 珠宝玉石 鉴定
GB/T 17412.1 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 火成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
GB/T 17412.2 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 沉积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
GB/T 17412.3 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 变质岩岩石的分类和命名方案
SY/T 5368 岩石薄片鉴定
3 术语和定义
GB/T 16552、GB/T 16553、GB/T 17412.1、GB/T 17412.2、 GB/T17412.3界定的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鸡血玉chicken-blood jade
主要产自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行政辖区内的,符合本标准第4章要求的玉石。
3.2
共生矿物 paragenetic mineral
同一成因的共生矿物组合。
3.3
鸡血红 chicken-blood red
因含高价铁离子及微量元素而呈现的鲜红、大红及血红色调、红色调矿物成分析要为赤铁矿。
3.4
玉化chaleedonization
因结构所致玉石在光洁度、光泽、透光性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3.5
血 blood
鸡血玉中的赤铁矿等红色铁质矿物。
3.6
地 Di
鸡血玉中除“血”以外的矿物组成部分,主要为石英、赤铁矿、可有少量玉髓、褐铁矿、绢云母、绿泥石、金红石、白钛石。
3.7
锅巴 crust
玉石材料出现的面状分布、质地或颜色界限分明的杂质。
3.8
砂眼 blister
玉石材料点状分布的杂质或孔洞,导致所在部位质地疏松,抛光后出现的蜂窝状细孔。
4 特征
4.1 矿物(岩石)名称
主要矿物为石英、、赤铁矿、可有少量玉髓、褐铁矿、绢云母、绿泥石、金红石、白钛石。
4.2 材料性质
4.2.1化学成分:以二氧化硅(Si02)为主,含少量铁元素及微量镁、钙、钛、锰、铝等元素。
4.2.2 常见颜色:由“地”和“血”两个部分组成。“地”常呈黑色、黄色、白色、绿色等色;“血呈鸡血红、鲜红、橙红、枣红、朱红等红色。
4.2.3 光泽:油脂光泽,玻璃光泽,金属光泽。
4.2.4 硬度:6.5~7.0。
4.2.5密度:2.60 g/cm3~2.95g/cm3。
4.2.6光性特征:非均质集合体,隐晶质集合体。
4.2.7 折射率:“血”>1.81 ;“地”1.53~1.54(点测法)。
4.2.8 紫外荧光:一般惰性。
4.2.9 吸收光谱:红色集合体黄绿区有弱的吸收。
4.2.10 放大检查:隐晶质结构,粒状结构。
4.2.11 透明度:半透明至不透明。
4.2.12 红外光谱:具有石英特征谱。
4.2.13 特殊性质:赤铁矿条痕有断面表面通常呈红褐色。
4.2.14 特殊光学效应:可见砂金效应。
5鉴定方法
5.1常规鉴定方法
5.1.1目测
5.1.1.1 颜色
5.1.1.1.1在标准光源或日光下,利有标准样品比对颜色进行描述。采用先次要色调后主要色调的方法。例如:红黑色——表示黑色为主,带有红色调。如果玉石材料有三种或多种颜色,或颜色特征含混难以表达,可采用过渡性、关联性方法进行描述。
5.1.1.1.2颜色的描述按色调、色彩明度、色形(纹)、地的顺序进行。例如:红黑色,鸡血红,浸染状,黑色地。
5.1.1.2光泽
可分为玻璃光泽、玻璃~油脂光泽、油脂光泽、亚金属光泽,金属光泽。
5.1.1.3结构构造
5.1.1.3.1结构类型分为隐晶质结构、隐晶质结构~粒状结构、粒状结构等。
5.1.1.3.2构造类型分为浸染状、斑状等。
5.1.1.4透明度
分为半透明、不透明等类型。
5.1.2规格
5.1.2.1 仪器
5.1.2.1.1 钢卷尺:量程:(0~5)m,分度值1mm。
5.1.2.1.2 钢直尺:量程:(0~1)m,分度值0.5mm。
5.1.2.1.3 游标卡尺:量程:(0~200)mm,分度值0.02mm。
5.1.2.2 检验步骤
直接读取测量值。
5.1.2.3 精度要求
见表1
表1 测量时精度的要求
长度(L) | 测量误差 |
L≤0.2mm | ≤3mm |
0.2m< L≤0.5 m | ≤5mm |
0.5m< L≤1 m | ≤10mm |
L> 1 m | ≤20m |
5.1.3 放大检查、折射率、密度、质量、光性特征、紫外荧光
按GB/T 16553规定的方法进行。
5.2 特殊鉴定方法
5.2.1 摩氏硬度
按GB/T 16553规定的方法进行。
5.2.2 化学反应
按GB/T 16553规定的方法进行。
5.2.3 化学成分分析
按GB/T 14506.1~GB/T 14506.30规定的方法进行。
5.2.4 无损成分分析
按GB/T 16553规定的方法进行。
5.2.5 红外光谱分析
定性分析玉石材料矿物共生组合。
5.2.6 紫外可见分光光谱分析
按GB/T 16553规定的方法进行。
5.2.7 激光拉曼光谱分析
按GB/T 16553规定的方法进行。
5.2.8 X射线衍射分析
按GB/T 16553规定的方法进行。
5.2.9 薄片鉴定法
按SY/T 5368规定的方法进行。
5.2.10 光片鉴定法
采用反光显微镜,对光片上矿物的各种参数行进测定。
6 鉴定规则
6.1 鉴定方法选择
6.1.1 常规鉴定方法为正常检测过程中需要全面检测的项目。综合判断各项目检测结果,以确保检测结论的准确性和唯一性。
6.1.2 某些项目因样品条件不符,不能作某些项目检测时,可不测。但其它检测项目所测结果的综合证据,应足以证明所得鉴定结论的准确性。
6.1.3 常规鉴定方法中,某些方法可同时推导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特征。实测过程中,依据样品条件选择最为适合的方法,以获得较为全面的鉴定特征。
6.1.4 用常规鉴定方法无法获得足够的鉴定依据时,须采用必要的特殊鉴定方法确定。
6.2定项目
鉴定项目包括:
a) 目测观察项目(包括颜色、光泽、结构、构造、透明度等表面特征);
b) 总质量;
c) 放大检查;
d) 折射率(样品有抛光面,样品状态允许时);
e) 密度(样品状态允许时);
f) 光性特征(样品状态允许时);
g) 紫外荧光;
h) 红外光谱分析;
i) 摩氏硬度(原石,必要时);
j) 化学成分(必要时,可采用化学成分分析法等其他特殊鉴定方法检验);
k) 矿物成分(必要时,可采用薄片鉴定法、X射线衍射法、红外光谱法)。
6.3 定名规则
6.3.1 产品定名
采用玉石材料名称+产品类型进行定名。如鸡血玉章石、鸡血玉手镯。
6.3.2 玉石材料定名
当鉴定结果符合本标准第4章质量要求时,定名为鸡血玉。根据颜色组合的不同进一步划分为不同系列。
6.3.3 产品类型确定
根据产品加工的类型进行定名,鸡血玉产品类型划分为摆件、雕件、章石、饰品等类别。
6.3.4 双定名原则
当鉴定结果同时符合GB/T 16552和GB/T 16553中玉髓、石英岩质量要求时,可命名为鸡血玉,也可采用双命名方法。如鸡血玉(石英岩)手镯。
6.3.5 经人工处理备注规则
经处理的鸡血玉应在标识上备注说明,定名为鸡血玉(处理)。
6.3.6 未能确定处理类型备注规则
未能确定处理类型的鸡血玉,可采取以下描述方式:“未能确定是否经XX处理”或“XX成因未能确定”。
6.3.7 其他定名规则、处理方法
按GB/T 16552和GB/T 16553、GB/T 17412.1、GB/T 17412.2、GB/T 17412.3、SY/T5368规定执行。
7 分级要求
鸡血玉分级要求见附录A、附录B。
8 产中工艺要求
8.1 饰品类
造型自然流畅,粗细均匀,饱满大方,比例协调,形状独特美观。
8.2 摆件和雕件类
量料取材,依材施艺;设计巧妙,俏色巧用,构图协调美观;层次清晰,线条流畅自然,浑然一体。
8.3 加工工艺要求
做工精致,产品表面不能出现抛光痕、崩口等缺陷。
9 标志、包装、运输
9.1 标志
9.1.1 产品应附有合格证或鉴定证书。
9.1.2 合格证基本内容包括:编号、产品名称、企业名称和地址、执行标准。
9.1.3 鉴定证书基本内容包括:证书编号、鉴定结论、鉴定单位名称和地址、鉴定时间、执行标准。
9.2 包装
包装应符合产品在正常条件下装卸、运输要求。
9.3 运输
搬运时应轻装轻放,不得抛、摔。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鸡血玉质地分级
鸡血玉质地分级见表A.1。
表A.1 鸡血玉质地分级见表
分级 | 质地 |
特级 | 玉化程度高,密度大,“地”纯净,水头足,玻璃光泽,加工成品不需养护。 |
一级 | 冻体明显,“地”相对纯净。 |
二级 | 冻体不明显,“地”含有杂质,成品需养护。 |
三级 | 碰撞音不清脆,可见锅巴,砂眼需经常养护。 |
(规范性附录)
鸡血玉质地分级
鸡血玉质地分级见表B.1。
表B.1 鸡血玉质地分级见表
分级 | 质地 |
特级 | 鲜红,鸡血红,“地”有黑或白、黄等,无杂色,色泽均匀,色差感强,表现出动感和立体感。 |
一级 | 橙红色,比国旗红稍淡,“地”有黑、白、黄,色泽均匀,无杂色。 |
二级 | 枣红色,红得均匀,“地”黑紫或夹白、夹紫,画面干净。 |
三级 | 朱暗红,“地”为紫红、灰白、绿色且杂,色差感不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