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 桂林鸡血玉协会!

桂林鸡血玉协会

关注公众号

玉石文化

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玉石文化

专家谈鸡血玉/6

张家志

地质学专家、著名石文化理论家

 

1“桂林鸡血玉”的地质成因

据笔者长期考察、研究,多次亲临桂林龙胜蔚青岭一带,屡屡徒步峰崖沟谷追索探查:“桂林鸡血玉”处于我国著名的“江南古陆”地质构造单元的最南端,产自元古代“四堡群”的古老变质岩带的核心部位,属于古老板块的“大洋中脊扩张带”的深海红碧玉矿化带;具有十至十二亿年的漫长形成历史;是盘古大洋造就的亘古深海宝藏,这远古地壳演变过程中难得的特殊新玉种。

   桂林鸡血玉主要的含矿岩石在地质学的名称里,称为“红碧玉”或“红碧玉岩”。桂林鸡血玉的致色离子是性质稳定,有益人体健康的三价和二价“铁离子”。是产自蔚青岭西北坡的鸡年爪沟、上鸡爪—下鸡爪一带的新兴玉种。因红如鸡冠,凝似鸡血而冠名“桂林鸡血玉”。

2 “玉德观”辨析

“玉”是一个“文化名称”,不是某一物种或玉种专用学名!所以,不能肤浅地认为:“玉只有某一特定的品种、特定的成分、特定的密度、特定的硬度、特定的颜色……”。而应客观地衡量:只有具备:湿润匀密、美观漂亮、坚韧稳定、加工性优、稀有难求——“五德”特性条件的自然物,即可为“玉”。所以,自然界就必然拥有好几种玉!

2.1关于“玉”的三种观点

2.1.1 狭玉论——只有硬度为6~7的翡翠——“硬玉”及硬度为6~6.5的和田玉——“软玉”是真玉;即世间只有两种玉。其它的都不是玉,就连可换十五座城池的“和氏璧”也不是玉。说白了这是一种商业偏见。

2.1.2 泛玉论——只要好看、美丽的天然石头、矿物集合体都可叫玉;而忽略了中华玉文化所特定的“玉德”要求;稳定耐久性(硬度、韧性)、水头(透明度)、湿润匀密及优良的可加工性。

2.1.3 实证论——凡是具备玉之“五德”,并全面拥有。即:温润匀密、美观漂亮、坚韧稳定、加工性优、稀有难求之“五大玉德”的自然物,即可为“玉”!

2.2 古人辨玉

古人辨玉,皆遵循“首德而次符”。“德”指玉的质地,“符”指玉的颜色。详:东晋王逸《玉部论》古有玉“赤如鸡冠,黄如蒸粟,白如脂肪,黑如纯漆为玉之符也。”

中化民族自古就有一套较统一的“色相观”除黄、绿、蓝、白、黑外;红——是喜庆、热烈、吉祥的象征;红宝石、鸡血石、桂林鸡血玉、红珊瑚、南红/川红玛瑙。古有“玉赤首琼”之论;即“最美的琼玉之色,首推赤红色”。

紫——是事业兴旺,飞黄腾达,步步高升的象征,素有“脱去青衣穿紫袍”说法:紫水晶、查罗石、紫尖晶石、紫锂辉石、紫红色鸡血玉。

2.3“玉德”——玉之“五德”

自古对玉种优劣的评鉴标准——“玉德”,曾有九德、十一德、十五德等等的论述。笔者经多年实践、研究,简化归纳为五个方面——“玉之五德”。以此评判“石”与“玉”,以及评判同一种“玉”或“玉种”之 的优劣。

2.3.1 温润匀密:温润凝练,华光内敛,含蓄高雅,谦让厚道;亲和力强;

2.3.2 美观漂亮:色彩匀润,华美高贵,匀色俏色,雅俗共济;受人青睐;

2.3.3 坚韧稳定:硬度较高,韧性优良,物化性稳,特性耐久;利于传承;

2.3.4 加工性优:无裂无绺,匀密一致,精雕细琢,抛光性优;工艺性好;

2.3.5 稀有难求:出现率低,不易获得,精品难求,自然稀有;物稀为贵。

3 结论

3.1 桂林鸡血玉产在江南古陆南缘,是距今10-12亿年前,盘古大洋的深海“洋中脊”海底火山喷发的高压重溶下而凝聚形成的特殊“红碧玉岩建造”。

3.2 分辨“玉”或“石”,评判玉种优劣及评价具体玉料或成品档次的基本依据是:玉之“五德”——润、美、稳、工、稀。

3.3 “五德”应用到“桂林鸡血玉”的审视与评判中,同样有效。笔者提出的“五德”,不是只能针对某个玉种,而是任何玉种必备的入门评判条件。